《电影手册》编辑部全体辞职,Give

您的位置:主页 > 宣传片动态 > 宣传片知识 > 06-05 宣传片视频拍摄制作公司
据法新社、《法国世界报》等媒体报道,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电影杂志之一——法国《电影手册》以斯蒂芬·德洛姆(Stéphane Delorme)为首的手册编辑部15名成员宣布全部辞职。


这是《电影手册》历史上第一次编辑部全员离职,原因是新股东对杂志的独立性可能造成威胁。

辞职声明中指出,新股东成员包含八名制片人,对以批评为主的杂志造成了明显利益冲突,同时编辑部被告知,应当“重新聚焦法国电影”,以及更“友善”以及更“时髦”。

因拒绝杂志被装点成鼓吹法国作者电影的浮夸橱窗和推销平台,以及未来发表任何关于这些制片人股东的电影评论都难脱谄媚的嫌疑,《电影手册》的编辑部于法国当地时间2月27日,发布全体辞职声明。

目前《电影杂志》管理层还未对编辑辞职一事做出回应。


早在本月初,据AlloCiné报道,这本法国老牌电影杂志被20位电影界的影迷联合收购,并成立名为“手册之友”的公司。同时,Éric Lenoir将担任《电影手册》的经理人与指导。

《电影手册》的新管理团队还表示,之后杂志将增加电子版,以及开设"大师班"播客等等有关新媒体的内容。

今年一月份,《电影手册》公布了2019年度的十佳片单,其中获得戛纳金棕榈奖和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寄生虫》、获得威尼斯金狮奖的《小丑》和获得柏林金熊奖的《同义词》均有入围。


《电影手册》是法国影评人安德烈·巴赞等人创办于1951年4月,意欲通过电影批评来引导、教育大众接受艺术与美的熏陶。巴赞决心成为一名真正的电影评论家,仅在手册上就发表过116篇文章,同时也不遗余力在各地组织活动,推广电影。

《电影手册》2018年3月刊《为什么是电影?》

1958年巴赞去世以后,《电影手册》被交到一群年轻编辑手上:让-吕克·戈达尔、弗朗索瓦·特吕弗、克劳德·夏布洛尔、雅克·里维特……

《电影手册》素来是一本高度介入、表明立场的批判性杂志。其最著名的评论当属弗朗索瓦·特吕弗的《法国电影的某种趋势》(1954),抨击了法国电影的部分资产阶级,实际成为法国新浪潮运动的理论宣言。
几年后,他拍出了惊世处女作《四百击》。影评人们纷纷转向创作,形成知行合一的独特风潮,成为世界影史影响最深远的一次美学运动。

《四百击》拍摄片场的特吕弗(左)戈达尔(右)

早期《电影手册》就有主张独立电影、激进政治的倾向。五月风暴前后,特吕弗、戈达尔发起抗争运动,欲改变法国电影工业样貌,《电影手册》成为后援基地;

1970年代取消主编,进入集体创作时代;受当时中国的影响,手册日益意识形态化,内部还曾成立过“革命文化战线”及“鲁迅小组”。

直到今天,《电影手册》仍不愿随波逐流,保持着鲜明立场,每年的关于年度电影的十佳评选,都成为了观众选择、观看电影的重要依据。《电影手册》仍致力于在全世界搜寻和挖掘有才华的导演。


“年度十佳电影”是《电影手册》每年的重头戏,上榜的影片丰富、类型多样。笔者介绍的十年百部佳片就是汇集了《电影手册》10年来评出来的作品。

在其中每部电影资料详细,导演生平和剧情、影评、主演、获得奖项、剧照,这些令读者对影片有了相当的印象。这本册子对专业人士而言可作为参考“资料”收藏,对于影迷而言是不错电影指南。至少可以了解法国电影人是以何种视角观察世界电影。

《电影手册》第750期封面(2018年12月刊)

《电影手册》常设的栏目主要有“作者研究”、“影片分析”、“导演访谈”,以及对许多不同的民族国家电影所做的深度报道。

“作者研究”是该杂志以每期一个重点人物的形式推出的,这些人物不但有电影史中已成经典的大师,比如费里尼、伯格曼、帕索里尼等人,也有为新近去世的大师推出的纪念专辑,比如库布里克和布莱松专题;
同时还有对正在创作的电影导演进行的专题性回顾,比如阿莫多瓦专题,或是北野武专题。进入这个栏目的作者既有以拍摄艺术片而确立自己地位的电影家,也有在好莱坞商业电影领域中独领风骚的电影导演,比如吴宇森。


“影片分析”栏目的重点是针对重要导演的新作进行评析。影评家对电影史上一些重要影片所撰写的重要评述文章,很多都来自这个部分。比如对《筋疲力尽》、《妈妈和妓女》的介绍,都曾引起极大反响。

该栏目也对电影史中的一些经典之作进行回顾式的评介,比如对雷诺阿影片的介绍,视美影视传媒几乎在每个时期的《电影手册》中都可以看到。


“导演访谈”是对正在拍摄新片的重要导演作现场采访。在其中视美影视传媒经常可以看到马丁-斯柯塞斯、伍迪-艾伦、阿兰-帕克、王家卫等人的面孔,而他们的肖像也会经常出现在该期杂志的封面上。

1999年12月,《电影手册》杂志现任主编夏尔-戴松来到北京,带来了与这本杂志的发展历史密切相关的几部电影作品,在北京电影学院进行了名为“《电影手册》杂志周”的专题放映,引起很大反响。


而此前,他们还在上海调查中国电影状况,并将成果发表在《电影手册》题为“中国国产”的专辑上。他们对中国新生代导演的创作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同时对港台电影也多有介绍。

历经70年,《电影手册》催生了法国电影新浪潮运动(1958~1964),发掘了大量的电影新导演,以其鲜明批评方针,不妥协敢言的姿态,在当今电影届独树一帜,在欧美及至世界影坛都有深远的影响力。

而它与中国电影界的关系似乎才刚刚建立起来。如果说视美影视传媒以前对法国电影只能是“遥望”,那么今天,视美影视传媒也许有机缘对此前视美影视传媒一直陌生的东西认真地“近观”。这带给视美影视传媒的,无疑是欣喜。

而全体编辑辞职这件事不仅将终结《电影手册》自2009年开启的德洛姆时代,甚至可能引发这本全球首屈一指的电影杂志历史上最大危机。
这也意味着这群资历深厚的老编辑、老写手,面对滚滚时代洪流仍不言妥协,表现出一副“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的战斗姿态。《电影手册》未来会怎样不得而知,这件事无疑是令人怅惘的。
目前《电影手册》编辑部成员中有一半以上为手册撰稿超过十年,包括主编德洛姆在内的部分核心成员,甚至在《电影手册》编辑部写作二十年,历经过《手册》多个主编。

由此可见,《电影手册》在电影史中的意义有多么重要,它已经超越了一本杂志的范畴,其独立精神也从未改变过。

德洛姆时代的《电影手册》尽管深陷财务泥潭,但其鲜明批评方针,不妥协敢言的姿态,对年轻一代法国电影人发掘和提携都延续着《电影手册》自创立之初的战斗精神。

据悉,这届编辑部的工作将于2020年4月刊之后结束。下一届《电影手册》编辑团队尚未公布,是否会有过去手册编辑部成员加入,还需要进一步等待。

《电影手册》编辑部全体辞职声明原文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视美影视传媒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电影专家 来源/导演帮(ID:daoyanbangwx)

原文:/s/F_FApvO_-5FKEwfe8LCdVg

相关推荐: 果洛 |无锡 |呼伦贝尔 |三亚 |七台河 |开封 |忻州 |文山 |宜昌 |舟山 |台州 |新疆 |

点击联系我们 : 400-77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