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刘江

您的位置:主页 > 宣传片动态 > 宣传片知识 > 06-01 宣传片视频拍摄制作公司

2020年1月1日,军事题材影视峰会在张家口举办(点此回顾峰会报道)。导演刘江在现场发言谈到,当创作规律被大数据影响时,粉丝需求逐渐成为创作的驱动,这种现象在当下并不少见,但影视行业终归是一个创意性行业,而不是标准化生产的行业,现在,越来越多的内容创作者开始呼吁创意价值的回归,拒绝廉价套路。


导演刘江

下文根据刘江发言整理:

过去几年间,影视行业于不知不觉中发生了一些变化:创作规律被大数据取代,粉丝需求常常成为创作的驱动。当运作取代创作,创作者似乎变得不再重要,甚至连编剧行业都成为整个行业中门槛最低的工种之一。

这些变化仿佛一场革命,影响着整个行业的发展。那么,身处被大数据影响的影视行业,创作者如何更好地把握方向?

只有扎根生活土壤,想象力才能起飞

作为创作者,不能守着经验不放,不能畏惧改变,但通过大数据产生的,根据粉丝需求而创作的剧集在我看来并不成功。它们不能被称为影视作品,准确地说是一件商品,与艺术无关。

不久前,大导演马丁•斯科赛斯一篇名为《漫威电影不是电影》的文章刷爆了视美影视传媒的朋友圈。对于老导演的担忧,作为晚辈的我深有同感。

创作是什么?创作是一种化学反应,而非简单的1+1=2。回看我的创作历程,在我所有过往的作品中,但凡有过些许口碑与影响的,全部都存在这样一个共同点:它们本身都有一些“超前”的东西。换句话说,它们都不是对过去经验的笼统总结。这些“超前”如何得来?答案只有一个,依靠人以及人的智慧。

我在大学期间阅读了《美术史》,这对我的美学影响很大。书中提到,“世界本无艺术,只有艺术家。”这就是说,脱离艺术家的创作而独立艺术是不存在的。艺术创作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律可循,每一部作品都在解决不同的问题,试图用大数据归纳出一些规律,用来“复制”成功,这在影视行业是万万行不通的。

放眼当下行业,有很多编剧团队学习美剧的创作方法,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加之数据分析总结的公式,批量生产影视内容。这种方式只能止步于策划阶段,进入真正的写作阶段还是需要创作者身处孤独安静、苦思冥想的状态,时刻挣扎、闯关,战胜自己和外部一切阻碍。

《老酒馆》剧照

作为导演,我一直崇尚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创作必须来自生活、来自时代,必须能够反映生活的本质、时代的本质和人性的本质。最近的一部作品《老酒馆》便是高满堂先生的“传家”作品,剧中诸多人物和桥段是家父与他如数家珍般讲述了一辈子的东西。作为《老酒馆》的编剧,高满堂先生自小生活在那条街上,甚至能闻出那条街上的气息,他笔下的一字一句不是凭空想象,而是他过往生活的真实再现。

为什么好看的谍战剧不多?为什么谍战剧如此难写?答案是很多谍战剧的编剧都是通过已有的影视知识在“编”,却没有真正查阅过史料,没有接触过真正经历过谍战的人。

作为编剧,没有生活在上世纪30年代,但需要无限接近那个年代,创作需要查阅史料、采访人物,而不是凭空想象。写过剧本的人都知道,所谓的想象力是在细节上下功夫,而且要闻到那个空间的味道,感受到那个空间的质感。创作者只有扎根在坚实的生活土壤中,想象力才能起飞。
行业的自我修复能力不容小觑

艺术家赋予了文艺作品生命与光,而这种艺术之光、生命之光则需要照耀生活、引领大众。然而近些年滋生了一些非常不好的创作现象:观众想要什么,创作者就给予什么,一味无节制、无原则地满足观众,这一定对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坦言讲,早些年搞创作的时候,我很少考虑价值导向与价值引领,总觉得这些听起来比较虚幻,距离视美影视传媒的生活十分遥远。但随着年龄增长,我越来越多地重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我常常在思考视美影视传媒应该传递怎样的价值导向给大众,并逐渐意识到影视作品需要传递的价值导向一定是“真善美”,而非“丛林法则”。

如今的一些“爽剧”中常常可见“丛林法则”——好人和坏人泾渭分明,为了让坏人合理地死,就将他尽情地妖魔化,让好人玩命地“踩”他。试问世界上有这样简单的坏人吗?所谓的坏人或许是因为一个悲哀的童年,或许是一段错误的经历,才导致他们有了扭曲、畸形的内心。

在戏剧作品中,最初级的冲突是好与坏的冲突,而高级的冲突便是价值观的冲突。当每个人物在各自的价值观的引导下横冲直撞,这样的冲突下使得一种更强大的价值观包裹着另一种价值观,才能让戏剧充满张力,而戏剧作品无须矮化任何一个角色。

作为创作者,视美影视传媒拥有一定话语权的同时,就要肩负起一定的责任,这是因为视美影视传媒所从事的文化行业所生产的产品不是一般的产品,它作用于人的审美、人的心灵、人的精神。由于资本逐利的天然属性,常常会强烈左右作品的调性,但作为创作者不能一味放纵,只有每一个创作者坚守责任,才能让这个行业健康地、长足地发展。

也许观众会疑惑地发问,看起来“爽”的作品难道不好吗?究竟怎样的作品才能称得上好的作品?事实上,衡量行业都有两把尺子,一把是票房和收视,另一把是行业推优。而之所以会有行业推优,是因为这个行业需要标杆,从而为行业指明正确的方向。一定程度上,票房高、收视高不一定代表作品真的好,也不一定代表作品具备了先进的审美方向,只能说明它们受到了一部分观众的欢迎。

真理常常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就是为何经过了漫长的生活沉淀和艺术修为,对行业、对作品有着深刻理解的专家,他们对于作品的评定往往与普通观众并不一致。行业推优需要专业的人评选出真正意义上的“好”,这种“好”代表了专业的呼唤,能够引领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清晰地告诉大家什么才能代表这个行业的未来,否则鱼目混珠只会使得行业倒退。

行业的自我修复能力不容小觑。可以看到的是,整个行业正在慢慢回归理性。我常常和我组里的年轻演员讲,不要总是试图取悦观众。作为演员,要用艺术感染力感染受众,要勇于让观众接纳你的塑造,而不是变成他们期待的样子,一味取悦观众是对这个行业专业性的最大破坏。

影视行业永远是一个创意性行业,而不是标准化生产的行业,视美影视传媒呼吁创意价值的回归,也希望观众与视美影视传媒一样关注创意的价值,拒绝廉价的套路。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视美影视传媒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刘江 来源/编剧帮

原文:/s/aGoYiOP0MYpLica2BuJ8iQ

相关推荐: 宁波 |珠海 |锦州 |松原 |上海 |自贡 |石家庄 |成都 |潜江 |合肥 |秦皇岛 |阿拉善盟 |

点击联系我们 : 400-77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