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艺术电影摘掉小众的「帽子」

您的位置:主页 > 宣传片动态 > 宣传片知识 > 05-17 宣传片视频拍摄制作公司


编者按


伴随着全国影院相继复工复产,北京国际电影节也如约回归,8月22日,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在北京怀柔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帷幕,与观众重逢。


为期八天的北影节,除了电影展映之外,多场主题论坛同步举办,行业人士齐聚一堂,聚焦当下中国电影产业的热点话题进行讨论,对于疫情下电影产业改革升级,电影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导演帮及联盟账号作为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论坛特别支持媒体,推出『聚焦·北影节』专题策划,为大家带来最新鲜、最有料、最具有观点的行业报道。


本篇为专题的第二篇文章——北京国际电影节“迭代与共融”——艺术电影论坛的报道。


在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上,艺术电影被多次提及。「探寻电影之美」高峰论坛中,《送我上青云》的主演,也是影片出品公司老板的姚晨说“疫情期间,很多投资人失去信心,现在做艺术电影比较艰难。”
其实不止疫情期间,虽然近几年艺术电影的受众规模不断扩大,艺术院线的发展也让文艺片有了更多面向市场的可能,但如何进一步推广和普及艺术电影,如何提升艺术电影的票房,如何吸引资本的注意,仍是无法逃避的问题。
为了让艺术电影摘掉小众的「帽子」,创作者在坚持原则之外不断作出调整,希望通过探讨更大众的话题,提升影片的市场影响力。艺术院线也在扩大规模,并策划多种活动,以获得观众的注意。
多方努力下,就国内市场而言,艺术电影难称「枝繁叶茂」,但也在「开枝散叶」的过程中。
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简称艺联)
以此为背景,同样在本届北影节,一场讨论文艺片发展的「艺术电影论坛」召开,中国电影资料馆馆长孙向辉,阿里文娱电影演出业务副总裁何弭,艺术电影导演徐磊、顾晓刚、梁鸣等电影人出席论坛。
几人站在不同立场,对艺术电影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进行了不同的思考。作为国内文艺片发展的参与者,所有人都坚信中国艺术电影,一定有着光明的未来。

艺术电影发展与现状



想要分析艺术电影的现状,首先要弄清艺术电影的发展。中国电影资料馆馆长孙向辉介绍,所谓艺术电影,来自于上世纪50年代兴盛的英文词汇artistic film,也就是新现实主义电影流行后,好莱坞等大制片厂拍摄艺术电影时,会以artistic film定义自己。
另外一层含义与放映艺术电影的影院,即arthouse film相关,这个称谓在上世纪60年代达到顶峰。在当时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法国新浪潮与各地不同的电影流派兴起,这批影片在全球电影市场占据相当大的比重,所以艺术电影也盛极一时。
但到了70年代,尤其是1968年五月风暴之后,现代思潮慢慢转向保守,商业电影也逐渐兴起并成为主流。受此影响,美国逐渐变成工业电影国家,欧洲也在不停探索艺术电影的类型化,以争取更多观众和票房。
法国五月风暴
这一阶段中,虽然商业电影盛行,但追求艺术仍是主流观点。直到90年代,创作者开始自觉的使用类型片的方法和套路,甚至将拍摄具有所谓艺术气质的类型片为己任。
所以从美国独立电影的类型化,到欧洲艺术电影的类型化,艺术电影的拍摄方式、视听语言与套路被固定,商业化也成为趋势。甚至有一种观点认为,艺术电影其实就是类型之一。
国内艺术电影的发展与artistic film异曲同工。现阶段,在看重艺术性外,艺术电影的部分商业属性也不可忽视,而这也促使近几年来,国内艺术电影主力观影人群的养成。

在「如何重造电影产业的需求侧」主题沙龙上,毒眸主编吴燕雨分析,艺术电影核心用户的出现,与两大因素息息相关。
其一是观众审美的升级。在海外高品质电影影响一代人后,观众对内容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烂片的容忍程度也在降低。以猫眼的「想看」数据为例,2019年该数据较之前一年增长50%,带来的购票转化率也相应增长10%,这意味着用户为好内容付费的观点已经形成。
其二是观影用户的年轻化。2018年,电影主力观影人群的年龄继续下行,从过往的25-29岁,变为24岁以下的年轻人。而根据去年的一则数据显示,19岁以下及40岁以上观众的人数激增。这批观众自我认知更强,更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作品。去年春节档前,根据调研显示,75%的用户非常清楚要去影院观看的电影。
所以两大因素结合后,口碑相对较高,思想表达更丰富的艺术电影,自然成为新主力观影人群青睐的方向。

这一趋势在孙向辉提供的数据中能够得到佐证,就艺术院线而言,2019年小西天影院全年放映场次750场,其中一号厅平均上座率57.3%,二号厅平均上座率71.5%。拥有621个座位的一号厅的434场放影中,售謦场次多达140场,占比32%。
而作为影院复工后北京最早开门的艺术影院,小西天在北京国际电影节举办前24场放映中,创造23场满座记录。
在一线城市艺术电影稳步发展的同时,二三线城市也没有被拉开差距。2019年全国艺联专线发行观影人数最多的外国影片《波西米亚狂想曲》和国产影片《撞死了一只羊》,在二三线城市的观众人次占比分别为60.57和62.38%,而全国艺联在专线发行的奥斯卡获奖影片及专线复映经典修复影片,也取得了良好的票房和口碑,这为之后发行艺术电影新作和经典佳作,都打开了思路。

但与此同时,悦幕曾以影片是否入围提名过各大电影节为一项重要的参考标准,对2019年的国产文艺片进行了统计:截至2019年末,已上映的44部国产文艺片累计票房为5.89亿,其中仅有《南方车站的聚会》破亿,仅14部影片的票房过1000万,另有13部影片的票房不过100万。
所以艺术电影想要进一步扩大市场影响力,还要在影片内容、艺术院线与营销方法等多个角度下功夫。争取完成破圈的诉求。

创作者的类型与地缘探索



无论艺术电影还是独立电影,表达导演个人的思想观念、侧重艺术性,是重中之重。一方面,影片的作者属性可以加深故事的深度,但另一方面,却极度缩小了影片的受众规模。
好在目前这一观念有所扭转,在午夜失焦制片人赵晋看来,毕赣导演的《路边野餐》是艺术电影创作者,尤其是青年导演开始关注家乡的分水岭。

首先,青年导演关注家乡出自一种无奈,比如和《路边野餐》类似,徐磊导演的《平原上的夏洛克》与顾晓刚执导的《春江水暖》,都是从家乡出发的艺术电影。而三者在类型相同之外,都有导演的亲属参与拍摄。
顾晓刚无奈道:“找亲戚演最省钱,而且家乡是最熟悉的环境,资源也最多,拍摄起来相对方便。”
其次,目前便捷的互联网条件,可以让导演及时看到各电影节上最好的影片,也可以吸取他们的美学经验。所以当下艺术电影创作者已经不会平铺直叙的讲述私人经验,而会将自己吸收并发展的美学放在固定地域中,产生神奇的化学效果。
最后则是地区文化的国际性,梁鸣导演的《日光之下》关注到家乡东北,讲述的是危险且暧昧的雪国故事。影片在欧洲竞赛时,挪威的发行方找了过来,希望在挪威上映。因为两个地区在地理景观与环境上和相似,但又在文化上截然不同,所以这种差异,也可以增加影片的魅力。
几相结合,将视角转移到家乡后,作者属性仍是影片的重点,但从单纯的关注个人到增加了地区的文化特征,再加上与国际化的美学质感融合,国内的艺术电影也有了更多可能。

同时,以《平原上的夏洛克》为例,虽然是关注家乡的作品,但影片中的喜剧、悬疑、侦探元素,仍为电影获得了近千万的票房。所以未来,在结合商业属性后,艺术电影的导演将探索更多可能,艺术电影也绝不会曲高和寡,而是要面向自己的主力观影人群,甚至面向大众。

艺术院线加大扶持力度



创作者在改变与挑战中改写着艺术电影的历史,作为最大的支持者,艺术院线也在稳步发展,与创作者共同进步。
早在2003年,北京便有6家影院联合发起「精品艺术院线」,第一次为观众提供了观看艺术电影的平台。然而即便有开创者的决心,但由于观众观影习惯未被养成,影片数量也极为有限,不久后联盟边成为历史。
直到十年后,「后窗放映」艺术电影展映活动,才接过艺术院线的大旗。也正是因活动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热潮,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和上海艺术电影联盟先后成立,中国电影正式有了自己的艺术院线。

成立以来,由上海本地知名院线和影院组成的上海艺术电影联盟,每天会排两场以上的艺术电影,在数量与规模上稍逊。但在放映之外,上海艺术电影联盟还会为很多艺术电影做宣传推广活动,包括举办国内外优秀但不知名导演的电影展以及开创导演扶持计划,为艺术电影谋福利。
规模更大的艺联在发展6年之后,已经跨遍全国380个城市的3110家影院,拥有100多个影厅和3715块荧幕,并且保证每天三场、每周十个黄金场次来放送艺术电影。而院线的片源,除了国产最新的艺术片和电影史上的艺术片之外,还包括一些口碑较好的二轮影片以及国外的影展片及获奖片,可以说是目前片源最多的艺术院线。

影院复工后,艺术院线也遭受着疫情的打击,但在国家电影局的指导下,国家电影专项资金办公室拨出专项经费支持艺术电影,在北影节的“艺术电影论坛”中,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发布了“重燃•艺术之光:优秀国产艺术影片全国放映计划”,希望以实际行动,打通艺术电影与主力观影人群的通道。
这一计划基本内容为:今年年内,给予入选全国艺联专线放映的10部优秀国产艺术影片和2个新作与经典影片主题展多种形式的宣发资助,激励新生代电影工作者创作更多富于艺术追求与创新意义、带给观众精神引领与审美启迪的优秀作品。
除了支持经费额度大幅增加外,这项资助显著变化在于:
1、资助从事后补改为事前补,这次专项资金办在深入调研后,结合国际艺术电影资助体系和倾听艺术电影创作单位心声,综合做出了调整,将有效的帮助国产艺术电影创作者摆脱影片完成后没有资金投入宣发的困境。

2、资助除了用于基础发行工作外,还要求全国艺联负责组织与商业影片首映等活动不同的500场现场导赏活动,就影片创作风格等进行多维度的讲解分享。
从资金到整体的宣发支持,艺术院线的扶持力度与艺术电影创作者的创新力度并驾齐驱。对于国内艺术电影而言,这不是最好的时代,但却可能是最好的开始。

结 语



未来,相信在艺术电影创作者、观众与艺术院线三方的共同努力下,艺术电影会在中国高速发展,而伴随工业体系的成熟与观众接受程度的提高,未来艺术电影或将成为中国电影票房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反哺更多创作者振兴艺术电影。
只有商业电影稳步发展,艺术电影奋起直追,中国电影才能继续创造更多优质的作品,中国电影的发展也能再次大踏步前进。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视美影视传媒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老九 来源/导演帮(ID:daoyanbangwx)

原文:/s/FY8GBWiCFExNiQTVhhdl_Q


相关推荐: 内江 |黑河 |宝鸡 |南京 |连云港 |龙岩 |天津 |徐州 |通化 |眉山 |铜陵 |枣庄 |

点击联系我们 : 400-77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