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的风口正劲,乘着这股上扬的东风,“Vlog”的出现自然是顺理成章。“长视频变短,短视频变长”已经是各大视频平台公认的“打法”。领衔短视频行业的抖音、西瓜视频等平台,也推出了大量的“短平快”类型节目,大多是明星类、综艺衍生类和品牌定制的垂类内容。但这一次,他们来了一个大跨界,与敦煌合作,呈现了一个完全不同以往的Vlog——《敦煌藏画》。
《敦煌藏画》是由巨量引擎、今日头条和上乘优品联合出品,佰草集总冠名的首档明星探寻敦煌艺术Vlog。《敦煌藏画》节目从敦煌文化切⼊,明星嘉宾霍尊将拜访敦煌的守护者们,了解敦煌壁画、文物修复保护、数字科技敦煌等知识,用短小精悍的Vlog形式呈现,以“古风小哥哥带我去体验”的方式,展现敦煌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节目分横版、竖版两种形式,正片于2020年10月9日、10月12日、10月15日陆续在今日头条、抖音平台联合上线播出。
“735窟、1654年、2415尊像、4.5万平方米,窟室千余龛,万千工匠的潜心营造,几代莫高人的毕生守护。”在敦煌的壁画里,每个细节都容纳了古人无尽的智慧结晶。《敦煌藏画》Vlog非常讨巧的启用了“古风感”十足的明星霍尊,通过记录他亲身探访、体验、寻觅的过程,一点点揭开敦煌神秘的面纱。霍尊算是国风美少年里的“扛把子”,他当年的一首作品《卷珠帘》,占领多个音乐网站中国风歌曲TOP1,而他自带的“国风”气质,也与非常契合历史文化类节目的质感。
精品短视频+明星传播+文化传承,以此来打造“敦煌IP”或许正是节目的初衷。对于明星的选择,霍尊在大众认知度上,是毋庸置疑的。Vlog的形式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既有短视频的传播优势,又能兼顾娱乐性,是短视频平台集中发力的方向。在平台分发上,《敦煌藏画》在今日头条、抖音平台联合上线,容易形成传播矩阵。
更值得一提的突破性是,这是国内首档横、竖屏兼具的节目。竖屏视频更适合短视频传播,手持跟拍模拟第一视角,能给人带来一种“在场感”,同样的视线和关注点,横屏与竖屏的结合,让观众看到了全面且宏伟壮观的场景。在《敦煌藏画》中,观众可以在不同形式的视频版本中,体验敦煌的别样之美。
见证修复的力量,
是什么让敦煌艺术焕发新风尚?
敦煌如同故宫一般,是中华文明璀璨的宝藏。视美影视传媒都知道,紫禁城中的每一块瓦片都是有编号的,而国人对敦煌的关注,远远不及故宫一隅,敦煌文化是一个亟待被挖掘的富矿。
国民认知度高的、关于敦煌的节目,还是2010年央视的系列纪录片《敦煌》,那是中央电视台继2005版《故宫》之后,推出的又一部力作。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近年来,《我在故宫修文物》《上新了·故宫》等一系列故宫题材纪录片和纪实真人秀,让故宫彻底火出了圈,如今也该轮到敦煌了。让视美影视传媒跟随“敦煌探秘者”霍尊的脚步,一起去看看神秘莫测的敦煌。
国风少年霍尊的探秘之旅
不是有顶流明星的内容就是好内容,就能火出圈。很多流量明星参与的节目,主要还是粉丝向的,并没有很高的国民认知度。因此,内容与参演明星的契合度,才是更为重要的考量。霍尊本身自带古风气质,当他踏上黄沙大漠,衣摆飘扬身后,长河落日,宜古宜今,赫然入目的强烈代入感,自然让人有兴趣观看下去。
从创作视角来看,不少Vlog都是以明星视角为中心,去呈现和演绎主题的,也就是典型的明星个人Vlog。《敦煌藏画》虽然也是以霍尊的视角探秘敦煌,但并不是霍尊的个人Vlog,观众的关注点依旧会在敦煌文化上,明星没有分散观众的注意力,不会压过内容本身。不是需要霍尊帮敦煌带流量,明星与内容,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
霍尊相较于其他明星,与敦煌有更紧密的连接性。他曾经创作过一首歌曲《九色鹿》,是“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绝色敦煌之夜”的主题曲,在片中他也提到,“从九色鹿开始,我沉迷于这里的一切……”。他受敦煌文化吸引,又气质相合,自然容易产生叠加的共振效应。
冷知识,小悬念,促传播
Vlog不会跟你讲“大道理”,它是通过“以点串线”、“以线连面”的方式将敦煌的宏大,切分在观众面前。Vlog不可能呈现敦煌历史文化发展脉络的全貌,也无法深入地揭示敦煌两千多年来的文化内涵,但短小精悍的内容,如同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一样,能让人对敦煌文化提起求知的兴趣。比如“壁画修复和雕塑修复有何不同?”“九色鹿的壁画,经过上千年怎么还能不褪色?”“还有什么新科技被用来进行文物保护?”
在这个过程中,视美影视传媒能学到许多“冷知识”,而霍尊与敦煌守护者们在一问一答中,制造了一些“小悬念”,也能勾起观众的探究欲。非遗敦煌彩塑代表性传承人杜永卫让视美影视传媒知道了,文物修复分为“病害修复”和“造型修复”,造型修复要经历搭骨架、扎草、上大泥、上色多重步骤,最后还要做出“时间感”。敦煌舞教学体系创建人高金荣告诉视美影视传媒,“敦煌的手好比第二张脸,西方看脚,东方看手。”她临摹了成百上千张的壁画造型,为敦煌舞创造了的17种手势。敦煌研究院数字中心专家孙洪才,让视美影视传媒了解了壁画病害的种类:起甲、酥碱、发霉、麻燕等等。真正的文物修复,不是像公众号推文中吐槽的那样,一片花花绿绿毫无审美,“修旧如旧,尽量减少人为的干预。”才是世界公认的文物修复准则。霍尊作为“敦煌探秘者”体验了彩塑修复工艺、敦煌乐舞舞姿等,亲身实地的去感受敦煌背后的文化意义。
《敦煌藏画》虽短小,但信息量十足,传统的历史文化内容看似乏味,但表达生动又不失趣味性,都能够为视频的广泛传播再添一把火。
短视频“升级”
网络内容往往都会经历“从粗放发展到精良制作”的过程,“从UGC到OGC”的转变,从服化道、置景、灯光、音效、包装等各方面,《敦煌藏画》的制作水准、内容品质是全面的、大跨步式的升级。所谓“大片质感”,可见一斑。其次,是人文关怀的升级。以往Vlog关注的题材集中在明星和垂直领域,或者是可直接变现的“广告片”。《敦煌藏画》则选取了“难啃的骨头”——“历史文化”题材。为敦煌拍视频,本身也是对敦煌艺术进行数字化保存的推广,这也是敦煌的守护者们一直在做的。他们证了传统文化保护的历程,像素从600万到10亿,3D、三维建模、VR扫描,用日新月异的技术手段建立起数字档案。《敦煌藏画》把这些带入大众视域,一方面让国人理解文物保护的迫切性,一方面也确实有助于观者提升文化修养。
还有一点值得关注的,是视听语言的升级。每期片头片尾的包装都经过精心设计,会加上不同的特效。剪辑节奏明快,大小景别跳剪,画面变化频次高。在第二期“敦煌乐舞”中,展示敦煌舞手势时,还运用了“波普艺术”的形式呈现。以上种种后现代的表达方式,让古朴的内容焕发新生,更符合年轻人的“口味”。让年轻人嗤之以鼻的并不是历史本身,而是“说教式”的、冗长乏味的表达。在互联网浸润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确实喜欢短平快的东西,需要第一之间抓住他们的眼球,但年轻人依然会为“专业性”和“信服度”买单。看惯了敦煌的“厚重感”,《敦煌藏画》也为敦煌带来了“俏皮感”,征服年轻人并不是一个问题。
敦煌本身的文化意蕴,适合打造爆款IP
近几年,文物文化类节目频出,都成了“爆款”内容。2016年的文物修复类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2017年的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2018年的纪录短片《如果国宝会说话》、2018年的文化季播节目《上新了故宫》……都有超高的关注度、话题度和好口碑。再加上近年来大火的“盗墓”题材影视作品的加持,“文物热”、“国潮复兴”本就是大势所趋。
敦煌IP本身就是一个的富矿。首先,敦煌本身具有“故事性”。从高僧第一次开凿洞窟,到武则天时期的窟室千余龛,从元代的没落,到经历浩劫,它的命途多舛都是可视觉化的故事元素。而敦煌丰富的艺术藏品也能满足大众的“猎奇心”。政府层面而言,对敦煌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正是国家大力扶持的,有助于提升文化自信,以及我国文化艺术的对外传播。对大众层面而言,敦煌具有独特的魅力,国民认知度甚至世界的认知度都极高,但真正了解的人并不多。敦煌自带一种异域文化的神秘感,有了这种“区隔”,更能引起大众的求知心理。爆款潜质兼具,只待敦煌IP大火。
Vlog,是转机也商机,更适合带起一波国货
目前Vlog主要还是靠广告的流量变现,基于内容的用户付费变现也是少数,版权和衍生品变现更是遥不可及。《敦煌藏画》也是以商业广告冠名为基础,与经典国货佰草集合作,节目slogan“见证修复的力量”,既贴合节目主旨,也是品牌的核心表达。节目时时刻刻都在传递“修复是让美涅槃重生的力量”,两相叠加有助于提高商业转化率。另一方面,故宫与华熙生物等多家公司合作,推出了许多文创衍生品,涉及彩妆、服饰、器具、生活用品等诸多方面。而敦煌文化还是一片“处女地”,这也是商业化开发,以内容促营销的一条现实路径。
“焕醒敦煌计划”,国潮之路,期待出圈
Vlog《敦煌藏画》作为“焕醒敦煌计划”中重要的一环,通过明星拜访敦煌文化匠人,去了解和体验敦煌壁画、彩塑、数字科技修复技术等知识,将敦煌文化修复的过程真实鲜活的展现在观众眼前,让观众通过节目能真切的感受到精彩敦煌文化背后蕴含的修复的力量。而本质上,给敦煌做节目,也是对其艺术资源进行数字化保存、数字化共享的一部分。
未来,巨量引擎将携手敦煌IP展开全面合作“焕醒敦煌计划”,借助直播、微综、线下快闪、Vlog、动画等形式开启立体式内容营销,通过各种现代化传播形式,更广泛全面的去向年轻观众传播敦煌文化的神秘和瑰丽,并可灵活定制满足品牌营销诉求的深度内容捆绑,全面展现敦煌IP的国潮之路。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视美影视传媒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第一制片人 来源/第一制片人
原文:/s/LuEnw36PtF4yZ_-5hq4AOw
广电文化创意产业园C2幢5楼
Copyright 各类专业视频-宣传片拍摄公司 版权所有
短视频拍摄公司出品